四十三载恩怨终化解 一条山路见证为民初心
2025-04-27 17:31:0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周萌 | 作者:胡宸锋 | 点击量:9627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胡宸锋)

2025年4月16日下午5时,临澧县修梅镇林家垭村复六组响起一阵欢呼。伴随着最后一棵杂树倒下,一条崭新的通组公路蜿蜒伸展。而在路旁,83岁的汪祚善老人颤抖着双手,在调解协议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。这一刻,一场持续43年的土地纠纷画上句号,一段横跨两代人的恩怨就此化解。

这场始于1983年的邻里纠纷,源于一块名为“李家长田”的2分土地。当年法院判决后,汪祚善夫妇始终难以释怀,43年来奔走申诉。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,也在心里种下执念。而这份执念,不仅困扰着两位老人,更成为复六组村民出行的阻碍——老人因为纠纷不同意砍伐自家树木,通组公路迟迟无法修通,十多户村民出行长期受阻。

2023年1月,修梅镇人大、纪委、平安办联合县法院重启调查。工作人员踩着泥泞小路来到老人家中,查阅泛黄的判决书,走访见证过当年纠纷的老党员、老村干部。当确认原判无误后,他们没有简单“一判了之”,而是转换思路、另辟蹊径,面对老人的坚决态度,选择从双方子女入手,积极寻找突破口,用亲情融化坚冰。经过两年多耐心沟通,终于在今年4月达成和解:争议土地各分一半,通组公路同步开工。  

签字当天,镇村干部从上午守到日落。他们见证的不仅是一条路的贯通,更是一个心结的解开。当挖机的轰鸣声在山间回荡,当两位白发老人放下执念,摒弃前嫌,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,这一刻,法律条文有了温度,基层治理彰显智慧。

43年,足够让青丝变白发,43年,也足以检验为民初心的成色。这起跨越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信访积案,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深刻变迁——从单纯强调判决权威,到注重法理情相融;从“就案办案”,到统筹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。修梅镇干部用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把“不可能”变成“可能”,诠释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动实践。

山路弯弯,连着民心;岁月悠悠,见证担当。当夕阳为崭新的公路镀上金边,我们仿佛看到:为民服务的道路,永远没有终点;化解矛盾的智慧,始终在基层闪光。

责编:周萌

一审:周芝华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